当前位置:首页 遗产动态
泉州府文庙入选“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
来源:泉州 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2021-03-20 15:32 浏览次数: 字号:

  为总结推广文物保护项目优秀案例和先进经验,加强示范引领,促进全国文物保护项目整体水平提升,在国家文物局统筹指导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了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宣传推介活动。

  经广泛征集、初步审核、现场调研、终审研究等环节,最终向全行业推荐出四个优秀项目,包括:

  1、福建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项目

  2、福建厦门鼓浪屿日本领事馆旧址修缮项目

  3、山西临汾尧都区东羊后土庙修缮项目

  4、广东河源仙坑村四角楼修缮项目

  入选推介名单的项目,能根据文物本体与环境特点,按照修缮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勘察设计和施工工作,在修缮过程中遵守文物保护相关规范,修缮效果好,并取得一定社会效益。此为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的经验和成果,与全行业分享。

经验

福建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

  泉州府文庙为我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中山中路泮宫内,整体由孔庙和府学两大建筑群构成。文庙建筑群造型独特,建筑风格具有闽南特色,为全国现存孔庙的独特代表;同时,规制完整、布局严谨,为我国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群。

  本项目主要有三大亮点。第一,在项目施工组织方面,项目实施方采用了修缮与传统营造技艺传承相结合的工程运作模式。在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实施方便针对瓦屋面、木基层、大木构件等要素进行了病害分析和梳理,并邀请闽南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作为项目负责人,进驻项目现场进行技术把关,同时对于建筑物的构件进行拓印,记录和留档,厘清修缮工程的基本思路和项目的重点难点。

  第二,充分运用传统营造做法,进行维修工程重点难点的处理,尽可能多地保留和利用原有建筑构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参与各方秉持着“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的文物修缮原则,在尊重文物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针对泉州文庙木柱拆修的工程难点,项目创造性地采用“偷梁换柱法”进行上部木柱的拆换。采用钢管构架支撑与柱子联接的梁枋构件,卸除柱子荷载,将糟朽的柱子去除,以实现文物建筑的最小干预,避免文物建筑在修缮工程中遭到二次破坏。同时,在针对屋脊堆剪雕的保护中,在拆卸破损构件前先对能够再次利用的构件进行拆卸,并利用全站仪等仪器进行原位记录,为后续组装提供依据,待屋脊按照原规格、原工艺进行重砌后,再将老构件原位归安,最大限度地利用历史构件,并在修缮过程中注重保护维修工程新老构件的可识别性。

  第三,本项目采用了设计监理一体化的运作形式。在业主单位的统筹监督下,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派遣责任设计师和总监理工程师长期驻扎工地,并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保护细节、工程质量和安全进行把控,确保设计、施工、监理及时对接。项目各实施方作为整体参与项目,确保维修的设计理念得到实现和落实,确保维修工程的质量,对文物负责。同时,项目参与各方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对于修缮过程中的重难点,如屋顶瓦作、彩绘等要素的保护做法再三斟酌,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充分沟通,确保维修工程不出错,使专家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技术指导和风险管控的作用。

 

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前(左)

以及修缮后(右)的对比

 

瓦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拓印瓦片,

保留项目历史信息

 

项目参与各方及时与专家

交流工程难点,保障项目质量

 

木柱拆换工程实施过程中(左)实施后(右)

   

对可用原始构件进行记录(左)

原始构件原位归安(右)

转载来源: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编辑:小吾
二审:林思萍
三审:吕秀家

版权所有: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www.qzworldemporium.cn  闽ICP备20009411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