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遗产展示
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
来源:泉州网 2017-08-07 10:46 浏览次数: 字号:

  【位置】位于晋江辖区内的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是泉州城郊规模最大的一组古窑址。距泉州古城21.4公里,距泉州港江口码头不到20公里。

  

  

 

  

  

郑文桂 / 拍摄

 

  【性质】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是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宋元时期泉州城郊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反映了泉州以外贸手工业为显著特点的产业结构。该窑址与泉州海洋贸易的发展同步,其生产体系和生产规模展现了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基础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

 

 

  

【背景】制瓷技术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自7世纪起,瓷器就在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化、技术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10世纪起,瓷器成为中外贸易中最大宗的商品之一,风靡世界,瓷器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大力推动了泉州地区陶瓷业的发展,10-14世纪,窑场遍布泉州城外,现已发现的外销陶瓷窑址150多处,其密度居中国第一,历史上著名的窑场有磁灶窑、德化窑等。
 

 

  

【发展历史】磁灶窑所在的晋江磁灶境内是泉州主要的瓷器产区,拥有陶瓷生产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位于晋江西北的紫帽山南麓,为西北高东南低的丘陵地带,瓷土埋藏丰厚;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草木繁茂,可提供烧窑的燃料;境内有晋江支流九十九溪的支流梅溪穿境而过,水上交通便捷,离泉州港仅十几公里。磁灶窑场选址具有科学性,梅溪两岸依山坡建窑的选址可取地土开窑,就地取“柴”,陶土的淘洗沉淀用水方便,舟楫运输运量大、运费低而且较好解决陶瓷产品在运输中易破损的问题。既最直接高效解决产业链的问题又能最低成本解决原材料的供给和产品运输的问题,使产品价格更具有市场竞争性。入宋以来磁灶窑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唯一出路就是窑业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求发展。在产品种类、釉色和装饰技法上创新;在制坯施釉和装烧技术上创新;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创新。解决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问题,主要依靠泉州海商。因为泉州海商既了解海外市场需求又熟悉磁灶窑业,由他们提供海外市场需求的信息引导磁灶窑产品生产。泉州海商了解海外市场需求的途径有两条。其一,从“住蕃”到杂居。其二、来泉“蕃商”。熟悉番国的风土习俗是市场导向的一种模式。以市场导向的另一个模式就是按订单烧制(亦称订烧),军持就是东南亚穆斯林的订烧器。
 

 

  

磁灶窑业也在同一时期跟随泉州港由兴起走到鼎盛。虽产品比较粗放但生产工艺博采众长,因地制宜,独具特色,并以海外市场为导向,大量远销东亚、东南亚以及东非的许多国家和地区,10-14世纪磁灶窑实现了由普通的内销民窑一跃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的外销陶瓷生产基地,而斐声海内外,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展示馆《磁灶窑:宋元泉州外销陶瓷生产基地》】
 

 

  

磁灶窑专题展围绕生产与外销两大主题。

 

  

  

晋江文物保护中心供图

 

  【生产】金交椅山窑址是泉州古代窑址的典型代表。它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一是所在地瓷土丰富,二是有山适合建窑,三是有溪便于运输。

 

 

  

2002年至2003年考古发掘及研究成果,复原的金交椅山窑址总体布局,有取瓷土区、临水的淘洗区、瓷器制作区、烧制瓷器的窑炉等,它们利用山地坡度建造,再从梅溪运往江口码头,随着泉州港梯行万国的商船远销到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东非等地。
 

 

  

金山椅山窑址保存的遗迹体现了陶瓷生产流程的完整流程。
 

 

  

【梅溪】梅溪是古代磁灶窑瓷器的主要水上运输通道,由西向东经晋江汇入泉州湾。运输磁灶窑陶瓷的船只可由梅溪直达泉州湾各码头,再远销海外。磁灶窑系各窑场大多选址在梅溪两岸的山丘上。
 

 

  

【外销】磁灶窑陶瓷生产与泉州港的发展兴盛紧密联系。10-14世纪,磁灶地区窑业发达,考古发现窑址12处。

 

  

  

这是金交椅山窑址出土的典型器物。典型器物以日用陶瓷为主,如执壶、罐、灯、盆等

晋江文物保护中心供图

 

  磁灶窑工艺特点:

1、釉色丰富,有青釉、酱釉、黑釉、绿釉,弥补了瓷土粗糙的不足,突出了扬长避短的智慧。
2、装饰手法多样,有刻划、剔花、模印、堆贴、镂空、彩绘等。
3、窑具独具特色,德化窑用匣钵装烧,磁灶窑更多使用垫柱支烧。
4、装饰纹样:从纹样可以看出磁灶窑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海外定烧,如伊斯兰风格的缠枝花和云纹照片的瓷片。
    

 

  

从清末开始磁灶窑业生产由日用瓷转向建筑陶瓷生产。
 

 

  磁灶窑陶瓷生产的流程有:取土-炼泥-制胚-装饰-上釉-晾胚-烧制。

 

  

【龙窑模型】磁灶窑的龙窑模型,窑炉沿山坡而上,像条龙,得名龙窑。 

 

  

晋江文物保护中心供图

 

  磁灶窑外销情况:

1、外销范围: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东非等地。
2、外销器物:日用陶瓷。
3、外销依据:①《晋江县志》《诸藩志》《岛夷志略》等史料有明确记载。
②泉州后渚宋代沉船的考古发现有磁灶窑产品。
③航线上也有丰富的发现,中国领海有“南海一号”、“华光礁I号”沉船;海外有韩国新安沉船、印尼爪哇沉船、菲律宾吕宋沉船、哲帕拉沉船等都大量出水磁灶窑典型外销器物。

 

  军持,又称净瓶,是伊斯兰教徒随身携带的净手圣物,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广泛传播刺激了人们对军持的需求,磁灶窑便抓住商机,大量生产这类物品销往海外。

 

  

【作坊遗址】作坊遗址位于金交椅山东坡,面积约250平方米,地势东高西低,考古发现有六处人工修整台地,分布着贮泥池1处、沉淀池1处、陶缸10口、柱洞3个、磉墩4个、灰坑6处、陶车坑等遗迹,是窑工完成陶瓷坯体成型、上釉、装饰等工作的场所。其使用年代为10-13世纪(五代至南宋)。

 

  

成冬冬 / 拍摄

 

  【Y3窑址】Y3窑址为西--东走向的龙窑,窑残长41米,现有窑底、窑壁、窑门、砖石混合砌筑的护窑墙、窑侧有上窑路等遗迹。Y3年代约为10-12世纪(五代末至北宋末)。

  

成冬冬 / 拍摄

 

  【Y2窑址】这是位于发掘区中部的Y2,为西北—东南走向的龙窑,在四座窑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窑炉斜残长60.88米。窑头的火膛位于山脚之下,窑身盘延于山坡之上,远远望去像是一条长龙卧于山中,这就是龙窑得名由来。窑底坡度逐步递减,形成天然抽力,使火力自然上升。现存火膛、窑室、窑尾、窑顶、窑门、上窑路、护窑墙等相关遗迹宋元时期磁灶窑的典型代表。Y2主要烧造青瓷、酱黑釉器,其烧造年代约为10-13世纪(北宋末至南宋)。

  

成冬冬 / 拍摄

 

  

  【Y4窑址】Y4窑址为西--东走向的龙窑,现有窑底、窑壁、1窑门、护窑墙等遗迹。

 

 

  

【保护管理】土遗址保护的主要威胁是风雨冲刷、虫害、自然风化。
针对雨水冲刷:我们建设了保护展示棚,防止雨水飘入。遇到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加强防护和巡查,及时做好窑址地面人工排水,灾害后由专业人员进行专项评估和维护。

 

版权所有: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www.qzworldemporium.cn  闽ICP备20009411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734